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景区资讯频道 > 新闻资讯 > 街津口边防官兵保护赫哲族文化造福名胜

街津口边防官兵保护赫哲族文化造福名胜

2010-11-9 16:11:37   网友评论来源:环球网  
   复制链接 |   

  街津口位于黑龙江下游的同江市境内,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最少的赫哲族聚居地,被誉为黑龙江的“边陲名胜”。带着特殊的向往,在同江边防大队战友的陪同下,笔者从佳木斯市向东驱车三个多小时来到了街津口赫哲族乡,街津口边防机动队的任忠国教导员热情接待了我。

  “街津山,街津水,峰环三面水一湾,应是地灵人杰处,不亚塞北小江南”。任忠国教导员为我们吟诵起当地赫哲人描绘自己家乡的诗句,也让我对街津口、对赫哲人有了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赫哲族古称鱼皮部,自古生活在黑龙江到乌苏里江的广大流域,“赫哲人撒下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是当年赫哲人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他的指引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赫哲民族风情园。古朴的桦树船、神秘的图腾柱、简陋的窝棚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墙壁上琳琅满目的鱼皮画格外引人侧目,看到我们兴趣很浓,任忠国教导员临时做起了解说员:“鱼皮画是赫哲族的传统工艺,制作鱼皮画用大马哈鱼皮最好,要用木刀反复切割使鱼皮柔软,再用苞米面浆糊去腥,晾晒1-3个月后风干,之后才能用于制作鱼皮画。作画时,根据纸上设计的画稿用硬纸板制模,然后按图形分解剪裁下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鱼皮,最后将剪好的鱼皮用胶粘到画板上,一幅鱼皮画才算完工。”听他说起鱼皮画来如数家珍,我们都很好奇,任教导员朝着不远处的一位身着赫哲族传统服装的艺人努努嘴:“喏,那就是我们队里鱼皮画制作的辅导老师——赫哲族鱼皮画制作传人孙玉民。”

  看到任教导员朝自己招手,孙玉民老师热情的走过来同我们攀谈起来。我们共同回忆起宋代徽、钦二帝被金所掳,路过今街津口写下的凄凉诗句: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屋一灯微。家乡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赫哲族猎人关国祥、傅文祥等40余人参加抗战义勇军的往事。一谈起鱼皮画孙老师更是滔滔不绝:“鱼皮画有一种自然的美,天然鱼鳞花纹凹凸不平,又浑然天成,构成画面色彩斑澜,意境深沉幽远,富有诗意和哲理,风格古朴、粗犷,而且有立体感和动感,是艺术收藏的珍品。”

  浓郁的赫乡风情深深感染了街津口边防机动队的官兵,在官兵的恳请下,孙老师把他一手精巧的鱼皮画制作技巧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队里的战士们。从鱼皮的加工制作,到熟皮方法,再到裁剪构图艺术,孙老师教的认真,官兵们学的用心。孙老师认为这些战士学徒很有天份和造艺,其中的一幅展示神舟飞船漫游太空的“飞天巡边”大受孙老师的赞赏,于是他在右下脚题下了自己的感慨:昂昂不负青云志!

  如今,任忠国教导员与机动队官兵,在圆满完成执法执勤工作的同时,还利用空闲时间,为赫哲民族风情园当起了免费的鱼皮画“解说员”。任教导员说,通过鱼皮画这个窗口,可以让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赫哲人,了解街津口。希望鱼皮画这种古老的艺术在赫哲群众和驻地边防官兵的推介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黑龙江上越“游”越远……

  中央民委副主任李德洙到街津口考察时,曾对街津口边防官兵保护民族文化,造福赫哲群众的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任忠国教导员颇有感慨的说道:“服务地方发展、造福驻地群众,是我们公安边防官兵的职责。能同赫哲群众一道在改变家乡面貌、传承民族文化上携手共进是我们的荣幸。我想,这也是我们与历经千百年寒霜的赫哲族同胞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握手吧!”

   [编辑:孙一鸣]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街津口  赫哲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