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景区资讯频道 > 新闻资讯 > 评论:公务员或应该集体拜访南阳诸葛庐

评论:公务员或应该集体拜访南阳诸葛庐

2010-10-15 10:26:00   网友评论来源:风景网  
   复制链接 |   

  十月刚过,天气转凉,黄金周的热度却迟迟没有散去。游海、登山还是购物,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才是王道。随着近几年古典文化的“复兴”,文化旅游胜地渐渐升温,刚刚经历万人游历的诸葛草庐黄金周的热度还没散去,又有网友呼吁,公务员们应该集体去拜访南阳诸葛庐。

  为什么指名道姓地非要公务员拜呢?笔者认为网友说的颇有道理,若是把三国时代搬到现代,诸葛先生就是名副其实的高级公务员,所处的位置相似,借鉴的东西自然就多。至于为何要千里迢迢跑到诸葛草庐而不是安逸地宅在家里多读史书,笔者认为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纸上的东西终究不如亲临现场来得深入。更何况,趁着休假,亲临草庐感受一下千年古韵,既是放松心情的好时节,又是深入解读古人的好机会,何乐不为呢?

  宁静致远 亲拜草庐方能顿悟

  相信到过诸葛草庐的人心灵都将经受一次洗礼,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4米高的草庐,八角攒尖式,每角悬挂一风铃,上覆茅草,木雕门棂,周匝回廊,梁枋彩绘,素雅美观。外有树荫环绕,内有大师题字,草庐外的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诸葛草庐”匾额。

  驻足草庐内,侧耳倾听,恍然能通灵般地回到古代。就是在这里,经过刘备三次诚恳的拜访,诸葛亮终于走出茅庐,辅佐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宏图大业。诸葛亮从这里走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留下的这空的山、空的林、空的屋,竟然形成了今天的文化遗产。现在诸葛草庐已经不同往日那般孤落了,经过世世代代的修葺完善,连同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一起立体再现了诸葛先生隐居的历史场景。

  漫步其中,不禁想起诸葛先生曾经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其中多处提到了“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字眼。短短八十六个字,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作为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静下心来积淀力量,孕育智慧。时至今日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宁静以致远”,谁会陌生,然而若要醍醐灌顶般解读其中味,或许也只有身临其境方能领会了。这样看来号召公务员们亲自拜访诸葛草庐,零距离接触诸葛先生的高风亮节,也是很有道理的。

  穿越古今 鲜活历史还需现场演绎

  静谧的膜拜固然能让人有所顿悟,但鲜活的历史还是现场演绎更能激荡人心。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一场盛大的“2010中国•南阳诸葛亮旅游文化节”,便以穿越古今的形式为游客上演了一出历史大戏。

  在敬拜诸葛亮盛典之上,身着汉服的人们顶冠行礼,造就了别具风采的文化古风,让人恍然置身古代之中。估摸盛大的卧龙岗庙会浓缩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活文化,衣、食、住、行,古色古香又颇有生活气息,亲切又不失古典。热闹之余也可以选择逃离人群,独步于南阳风光摄影大赛展,看看摄影师眼中的南阳。而在“博物馆之友”爱心认养古树名木的活动中,爱好花卉盆栽的人士还能将古树名木带回家中奉养起来。多达7个主题活动亦静亦动,每个人都能各得其乐,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南阳--这座承载着孔明文化和精神的城。

  历史的鲜活再现既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互动,亲自拜访的妙处在于激发兴趣,引发主动探究。热闹过后,人们不免静下心来重翻古书,再读一番应该别具风味,也会颇有感慨。套用现在流行点的商营模式,这也算是体验式学习、情景再现式学习。

  孔明先生留给我们的智慧实在不少,“三顾茅庐”成了初出茅庐小生的求职宝典,“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变身现代商战的策略计谋,甚至有人将其延伸为诸葛亮式人事管理、诸葛亮式品牌培育等等。而将诸葛先生奉为古代公务员的现代公务员们则从诸葛先生那学到了更多--忠诚、智慧、虚怀若谷,简简单见几个字若要参透非下一番苦功不可。“智慧经”穿越千年,在现代社会的接人待物中依然功力深厚。当历史被现代解读,或许很多人会有重读历史的冲动,但终究是百闻不如一见,若想体味诸葛式智慧或许真该亲自走一朝,见识一下草庐真面目。

【分页导航】
   [编辑:孙哲]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公务员  南阳诸葛庐